盖碗展示
盖碗茶制作
检查成品质量
(资料图)
丰富的盖碗茶配料
盖碗茶伴手礼
盖碗茶流水线封装
博览园盖碗景观
八宝盖碗茶礼盒
记者刘刚林 马健
当茶叶遇上红枣、枸杞、桂圆、核桃等干果,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近日,记者来到临夏市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浓郁的盖碗茶文化扑面而来。盖碗洗好后,用茶叶在盖碗里铺底,再加上适量的冰糖和各种干果,然后倒上开水,盖上盖子,一碗正宗的三泡台盖碗茶就泡好了。喝上一口,茶的清香夹杂着干果的香味和冰糖的丝丝甜味,鲜、活、爽、甜让人回味无穷。“红枣补血养神,枸杞补益肝肾,冰糖养胃润肺,桂圆补益心脾……盖碗茶是州级非遗项目,一碗正宗的盖碗茶除了上好的茶叶外,还要配上冰糖、桂圆、红枣、杏干、枸杞、葡萄干、无花果等,这里面藏着临夏人养生的学问。”州级非遗传承人、临夏市河州茗源盖碗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丁世俊说。
河州盖碗茶文化博览园是该公司在折桥镇慈王村实施的盖碗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漫步其中,随处可见用盖碗装扮的墙面、走廊、亭子、包厢,此外还建有盖碗茶体验馆、盖碗茶餐厅、盖碗茶生产车间等。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州级非遗三泡台盖碗茶的历史、配料等,还能亲手泡一碗盖碗茶,在闻香品茗间认识临夏、了解临夏,感受古韵河州的魅力、领略现代临夏的风采。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古丝绸之路“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站,临夏的饮茶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最可称道的就是盖碗茶。临夏的盖碗茶不仅是养生茶,也是“待客茶”,只要家里来客人,或是遇到各种节日、儿女婚嫁等,一碗盖碗茶必定是“头道饭菜”。
盖碗茶又称三泡台,由三大件组成,各有各的用途。底层叫掌盘,圆碟状,中间有凹窝,作用是盛碗子和盛接漏水,喝茶时一般将掌盘用手托起,免得烫手;中层叫碗子,似小碗状,口大底小,作用是盛茶叶和开水,是盖碗的主体;上层叫盖子,比碗口较小,中间有突起的窝口,拇指可以伸进去,用途是刮茶叶,也利于茶香浸出。
临夏是一个不产茶叶的地方,然而因为千年前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川古道在这里交错伸展,形成了商贾云集、一派繁荣的茶马互市,这里的各族人民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临夏人爱喝茶,好多人都有茶瘾,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这碗茶,特别是吃了手抓羊肉等荤腥后,必须刮一个碗子,说是“沙子里渗水,舒坦极了”。
临夏人喝盖碗茶非常讲究,贯穿了“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是说冲、刮、喝动作要轻,不能有大的动静;“稳”是说沏茶要稳要准,一次冲沏得当,不溢不淌;“静”是说喝茶环境要幽雅,窗明几净;“洁”是说茶具茶水清洁卫生。喝茶时,一手拿起托盘,一手拿盖子,轻轻“刮”几下碗子里的茶叶。别看这轻轻地一刮,却有许多益处: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刮第一次时,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味;刮第二次时,茶与其他佐料的香味完全散发出来,这时茶的味道最好;刮第三次时,只有茶叶淡淡的汤色,只能起到解渴的作用。每刮一次后,将盖子倾斜地盖上,再一口一口地慢饮。
在丁世俊看来,“非遗”不是古老的代名词,而是风潮引领者。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盖碗茶,更好地传承、发展盖碗茶文化,他还在国家4A级景区八坊十三巷修建了一座集盖碗和盖碗茶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目之所及的墙壁、立柱等皆由五彩缤纷的盖碗装饰,不仅浓缩了临夏盖碗茶文化的精髓,也向广大游客展示着地道的临夏风土人情。“不管是建博物馆,还是开博览园,我们都是想让更多的游客感受临夏盖碗茶、了解盖碗茶文化,进而把这项非遗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丁世俊说,希望有一天,当大家谈到临夏时,盖碗茶文化会成为临夏的一个文化符号。
早晨起来喝一碗茶,清肺润喉;每餐饭后来一碗茶,除腻消食;疲劳体乏饮一碗茶,解乏提神;亲友相聚品一碗茶,聊天交流……经过岁月的沉淀和积累,盖碗茶文化不仅是临夏人延续下来的习俗,更是深深融入临夏人血液中的临夏特色,代表了临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编辑:马少华责任编辑:孔令定
标签: